“我們又在往上升嗎?”
“不是,我們在往下降!”
“史密斯先生,不是在下降,是在往下墜落!”
“天哪!快把壓艙物扔下去!”
“最后一袋都倒空了!”
“氣球上升了嗎?”
“沒有!”
“我仿佛聽到有波浪拍擊的聲音!”
“吊籃下面就是大海!”
“距離我們頂多只有五百英尺!”
“把所有的重東西全部扔下去……所有的重物!”
這就是1865年3月23日下午4點光景從這片浩渺的太平洋上空傳出的話語。
那年春分前后,從東北方刮來一場令人難忘的風暴。從3月18日起,大風暴片刻未見止息,一直刮到3月26日。風暴從北緯三十五度斜穿赤道,直吹至南緯四十度,掃過一千八百英里的廣闊地域,給美洲、歐洲和亞洲帶來了巨大的災難。城市被毀,樹木被連根拔起,堤岸被滔天巨浪沖垮。據統計,被海浪拋到岸上的船只就高達數百艘。許多地方被夷為平地。陸地上和海上的死亡人數達數千。這就是這場大風暴所犯下的罪行。1810年10月25日的那場災難,以及1825年7月26日瓜德羅普的災情,與之相比,算是小巫見大巫了。
與此同時,在不平靜的空中,也同樣上演著一場令人喪魂落魄的悲劇。
一只氫氣球被卷進一股氣流的旋渦中,以每小時九十英里的速度掠過空中,仿佛天空中有一股大氣在轉動它,使之不停地轉動著。
氣球下面掛著一只吊籃,在劇烈地擺動著。吊籃里有五個人,由于霧氣彌漫,看不清他們的模樣。
這只被大風暴玩弄著的氣球來自何方?是從地球的哪個角落升起的?可以肯定,它絕不是風暴驟起時升空的??墒?,這場大風暴已經連續刮了五天,而且,3月18日那天,風暴即將來臨的征兆已經顯現了。毋庸置疑,氣球是從遙遠的地方飛來的,因為風暴一晝夜能將它吹走兩千英里。
這五位迷航的人已不知自己自飛行時起,共飛了多少里程。但說來也怪,他們雖身處暴風之中,卻安然無恙。不過,吊籃在急速下墜,他們已經意識到危險迫在眉睫。他們坐立不穩,被吹得東倒西歪,轉來轉去,但是,蹊蹺的是,他們卻并沒有感覺到自己在轉動,而且也不覺得顛簸得厲害。
他們的目光看不到濃霧掩蓋著的東西。周圍一片都黑霧茫茫,連白天和黑夜都分辨不清。他們飄浮在高空,看不見陸地上的光亮,也聽不見陸地上的人聲獸鳴,甚至連洶涌澎湃的海濤聲都聽不見。只是當吊籃在往下直落的時候,他們才感覺到自己危在旦夕。
在他們扔掉槍支彈藥、食物之后,氣球倒是上升到四千五百英尺的高度了。吊籃中的人見下面是大海,覺得還是在上面飄浮著危險要小得多,所以便盡可能地往外拋東西,以減輕氣球的載重量,防止下墜。連最有用的東西也扔掉了,同時還想方設法不讓氣球漏氣,這可是他們保命的氫氣,絕對不能讓它漏掉哪怕一丁點兒。
黑夜總算過去,膽小者恐怕早已被嚇死了。白晝來臨,暴風在漸漸變弱。從3月24日那天的清晨起,風勢就出現了減弱的跡象。黎明時分,一片片的浮云在往高處飄飛而去。幾小時之后,暴風止息,變為強風,大氣流動速度減弱了一半。這時,雖然仍舊是水手們所說的那種“緊帆風”,但風勢還是減弱了。
大約十一點光景,下層空氣變得明朗,散發出的是那種雷雨過后的濕潤氣息。這時,暴風好像不再往西邊刮了。但它是否會像印度洋上的臺風,說來就來,說走便走呢?
可正在這時候,氣球卻在漸漸地下降,像是逐漸地在癟下去,由球形變成了橢圓形。中午時分,它離海面只有兩千英尺了。氣囊能容納五萬立方英尺的氣體,這么大的容氣量,使之能長時間地停留在空中,或向上空升起,或保持平行飄動,可以長時間地停留在空中。
乘客們為防止繼續下墜,把最后的一些東西――少量的存糧及其他物品一一扔了出去。但這也只能維持一段時間,若天黑前再見不著陸地,他們肯定是墜入海底,葬身魚腹了!
其實,在他們的下面,既無陸地,也無海島,只是一片汪洋,他們無法著陸,也無法固定住氣球。
大海茫茫,無邊無際,波濤洶涌,不見一塊陸地,看不到一艘船只。即使居高臨下,視野半徑可及四十英里,也仍然見不到海的盡頭。這時流動的平原,被暴風無情地鞭打著,掀起浪花無數,好似萬馬奔騰。大家使出渾身解數在阻止氣球下墜,但無濟于事。氣球繼續在下墜,順著東北風急速地向西南邊飄去。
不幸的人們處境十分危險,他們無法控制氣球,無論怎么努力也于事無補。氣球的下降速度在加快。午后一點光景,它離海面已不到六百英尺了。
兩點左右,氣球離海面只有四百英尺了。這時,一個洪亮的聲音突然響起,那是一個毫無畏懼的人發出的聲音。而回答這聲音的同樣是鏗鏘有力的聲音。
“所有的東西都扔掉了嗎?”
“沒有,還有一萬金法郎沒扔!”
一個沉重的袋子被扔出吊籃。
“氣球往上升了嗎?”
“升了點兒,但馬上就又會下降的!” “還有什么可以扔的?”
“沒有了?!?
“有!吊籃!”
“大家抓牢網索,把吊籃扔掉!”
這的確是減輕氣球重量最后的也是唯一的方法了。
五個人連忙抓住網索,割斷吊籃的繩索。吊籃掉了下去,氣球又飄升了兩千英尺。
大家緊抓住網眼,緊張地望著無底深淵。
大家知道,氣球對于重力的增與減極其敏感。即使扔掉一點輕而又輕的東西,它都會有所反應,往上升。當時就是這種情況。
但是,氣球在上空只飄蕩了一會兒,就又開始往下墜去。氣體從裂縫中往外泄漏,可裂縫又無法修補。人們盡了最大的努力,現在已經是黔驢技窮,只好干瞪著眼,無可奈何,聽天由命了。
將近四點光景,氣球離海面只有五百英尺了。
突然,狗叫了起來。那是他們帶著的狗,名叫托普,它也抓住了網眼。
“托普想必看見了什么!”一個聲音說。
“陸地!陸地!”另一個聲音大聲應答。
原來,氣球自拂曉時起,被暴風一直吹著,已經向西南方向飄移了足有幾百英里。這時,只見前方顯現一塊頗高的陸地,但離他們仍有三十多英里,就算氣球是順順當當的話,也得花一小時才能飄到那兒。一小時!可氣球里所剩下的那一點點氫氣會不會漏光?
這可是個要命的問題??!氣球上的人都清楚地看見了陸地,他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落在那里。他們并不知道那兒是大陸還是海島,因為他們不知道暴風把他們吹到了地球的哪個角落。但是,不管那兒有人沒人,也不管那兒是否能去,反正已經別無選擇,只有硬著頭皮前往。
四點多些,氣球已明顯地支撐不下去了。它已貼近海面,其下部已多次與巨浪浪尖接觸,網變得十分沉重,氣球像只翅膀損傷的鳥兒,已經飄不起來了。半小時后,距陸地只有一英里了,但氣球的氫氣也已耗盡,氣球幾乎完全癟下去了,由強風猛吹著,向著前方移去。上面的人緊緊攀在網上,這就讓氣球不堪重負了。不一會兒,他們的下半身已經浸在海水里,任由洶涌的浪濤拍擊著。接著,氣球癟得像一個口袋,大風像吹動船帆似的吹著它向前飄去。也許老天保佑,它能飄到那片陸地吧。
在飄至離岸兩鏈a時,四個人同時驚叫起來。那只原來不能飛升的氣球,被一個巨浪意外地撞擊,上升了,竟至升到了一千五百英尺的上空。在上空遇上一陣風,氣球沒被直接吹向岸邊,而是與陸地幾乎保持平行。兩分鐘后,它終于斜轉過來,落在了波濤沖擊不到的一片沙灘上。
大家連忙互相幫著從網眼中掙脫出來。氣球減輕了重量,又被風吹起,如同受傷的鳥,恢復了元氣,很快,消失在空中。
吊籃中原有五個人加一條狗,可是隨氣球落在沙灘上的只有四個人了。
失蹤的那一位想必是被剛才沖擊氣球的那股海浪給卷走的??磥?,正因為此人的失蹤,氣球重量減輕,才又飄升起來,最后落到海灘上。
這四位遇難而幸存的人腳剛一踏上陸地,便想起了那位失蹤的伙伴,大家都在大聲地喊叫:“他一定會游到岸邊來的!我們快去救他!快去救他!”